山西阳泉惊案,女子网购凶器残杀行动不便邻居

阳泉 更新于:2025-06-12 04:54
  • 时髦雪梨1P
    山西阳泉,一女子突然想死,但她又不敢自杀,最终该女子网购了一把刀将行动不便的68岁的邻居杀害,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法院判处其死刑。这起案件让人想起《增广贤文》里那句"害人之心不可有",但现实往往比古训更荒诞。

    据媒体报道,97年出生的孙某某高中毕业后在外漂泊多年,工作换得像走马灯,感情生活也一片空白。回到老家后,她整天窝在家里刷手机,这种"躺平"状态让父亲的火气值直接拉满。父女间的日常拌嘴,竟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    这个姑娘琢磨自杀的方式,简直像在挑选外卖套餐。农药太苦,割腕太疼,上吊太丑——最后刷到杀人判死刑的新闻,突然眼睛一亮。这种"曲线自杀"的脑回路,连办案民警都说"从业二十年头回见"。她甚至认真研究了死刑执行方式,认为注射死刑就像打麻醉针,枪决也就疼那么一下。

    锁定68岁的潘大爷当目标,纯粹因为老人行动慢、反抗弱。据警方调查,她网购砍刀时还特意比价了三家店铺,这种"精打细算"的作案准备令人毛骨悚然。行凶当天傍晚,老人正在楼道乘凉,孙某某像砍西瓜似的连劈十多刀,邻居们听到惨叫赶来时,血已经漫到了第三级台阶。
    《刑法》第232条的白纸黑字摆在那儿,但法官的判决书里藏着更深的考量。要是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,或许还能扯个"激情犯罪"的遮羞布。可这种"随机猎杀"式的作案,直接把社会危害性拉满格。法院认定其"主观恶性极深",死刑判决下来时,孙某某居然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。

    现在说说死刑执行的那些门道。别看一审判决写得明明白白,从宣判到执行至少要过三道关。高级法院复核时得把案卷翻烂,最高院的法官们要开好几轮闭门会。这流程不是走形式——去年某省就有个死刑案在复核阶段发现新证据,硬是改判了死缓。
    网友们的反应也挺有意思。有人感叹"00后都开始策划完美犯罪了",也有人质疑"用死刑成全杀人犯,算不算另一种司法浪费"。更扎心的是某心理医生的评论:这姑娘但凡知道有免费心理咨询热线,或许惨剧就不会发生。
    最后插播个冷知识:我国近五年故意杀人案中,判死刑的其实不到18%。像那种为骗保杀亲的、报复社会滥杀的,才是真正吃"花生米"的高危群体。至于孙某某这种"求死得死"的,倒让执行法警都感慨人生无常。
    (信息源:九派新闻2025年6月10日报道)所以您认为,对这种"主动求判死刑"的凶手,有没有更解气的处理方式?#经验分享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